English

2000年度“十大科普好书”诞生记

2000-12-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2月2日9时半,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上午,清华大学学研大厦整幢大楼都显得异常安静,而六楼606房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会议室——却显得热闹非凡。围成一圈的会议桌上,摊得满满的都是书。人们昂声发言,不时发生一些争论,使会议气氛更加热烈。

这是首次举行的“《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终评会议的现场。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已经产生了本届评奖活动的30本入选书目。六个多小时以后,将有十本书从入选书目中脱颖而出,当选本年度“十大科普好书”。

近年来,随着科学普及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科普图书的出版日益活跃,出版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图书。但由于出版界营销发行能力普遍不高,以及整个社会科学传统比较薄弱等因素,使得一些优秀科普图书淹没在每年数万种图书的汪洋大海中,未能让读者看到。缺乏权威、有效的图书推荐渠道无疑也是好书被埋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图书评选推荐活动的创意就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事实上,活动的意义是多重的,在国内没有专门的、常规性的科普图书奖项的情况下,这次评奖还能有效地激励和推动科普图书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有助于在社会上营造阅读科普书的社会氛围。

由中华读书报和《Newton-科学世界》杂志提出举办这次科普图书评选活动以后,得到了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史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华读书网等单位表示愿意参与协办。我们约请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评选活动时,所有人都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绶王官先生刚刚出差归来,也都一口答应愿意担当本次评奖活动的顾问。

11月初,活动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

评选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和难度最大的是确定评选的程序和规则。没有这两项东西,就像电脑没有安装软件,什么也没法做。而且,这两点也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利钝,不得不十二万分地重视。经过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首先确定了活动的几项原则:一是评选结果是由程序和规则产生的,初选和终评都通过投票完成,而绝不是“商量”出来的;二是整个评奖活动出版社不介入,不用申报,不用提交样书,甚至不知情;三是评选标准强调图书内容要科学,可读性要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特点或创新。

11月18日,在中关村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举行了本届评奖活动的讨论会。由于评选是第一次进行,此前评选细则并未确定,所以这次会议进行得异常热烈。特别是于今年另一个民间图书奖——长江读书奖因公正问题引起轩然大波的“覆辙”在前,大家对于这次评选的公正性、评委回避问题非常关注。大家常常争着发言,并不时因为意见相左而发生堪称激烈的争论。通过讨论和表决,最终确定了本次评选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规则:评选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推荐人推荐优秀科普书,然后对推荐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得票数排名产生30种入选图书;第二阶段,由评委对入选图书进行审读、讨论,最终投票产生年度“十大科普好书”。为了保证评选的公正性,评委的选择遵循严格避嫌原则,凡有自己写作、主编、责编或自己所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入选,一律不得成为评委。

随之,推荐委员会宣告成立。推荐委员由科普作家、专家学者、书店人士、媒体记者等人士担当。其中包括刘华杰、刘兵、吴国盛、李大光、江晓原、李元、郭正谊、胡亚东、卞毓麟、李建臣、韩建民、蔡鸿程、苏林、梁刚建、王一方、杨虚杰、朱正琳、黄艾禾等18人。在中华读书报提出包括180种图书的参考书目之后,推委又补充了几十种图书,使列选图书达到了约210种。参考此书目,推委陆续提交了自己的推荐书目。11月24日,18名推委的推荐意见全部到齐,30种的入选书目随即产生。

此后,评奖活动就进入了终评阶段。

推委中,刘兵由于有自己主编的《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等书入选,按规定不得成为评委;刘华杰因为参与了入选图书《方舟在线》的编辑工作,也自动退出;另外,蔡鸿程、韩建民、卞毓麟等来自出版社的人士也宣布告别本次评选。与此同时,我们又邀请了《Newton-科学世界》杂志主编唐云江、旌旗网上书店内容总编于奇、中国科技信息所研究员武夷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在读博士田松等担任评委。加上原来的部分推委,评委会依然由18人组成。

12月2日上午,在评委会主席、著名科普作家郭正谊教授的主持下,“《Newton-科学世界》科普图书奖”终评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首先由推荐委员会主席刘华杰简单介绍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及部分图书的特点,然后评委开始对入选图书进行细致审读,审读内容包括图书的内容、形式、编校和装帧质量、(翻译图书的)翻译质量、创新性等方面。随后,部分评委对自己欣赏的图书进行了介绍。这个环节相当关键。因为每一位评委都不可能详细阅读入选的全部30种图书,所以其他评委对某一种图书的介绍、推荐和评价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评委的最终投票意向。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热闹、精彩。有时一位评委极力“推销”某一本书时,还会当下遭到其他评委的质疑和反驳。

例如,中国图书商报常务副总编王一方先生对《避孕药片》和《生命之家》特别推崇。他认为,避孕药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阻断女性非意愿妊娠,而在于它改变了性快乐与生育义务的嵌含关系,从而解放了女性的情欲,增加了选择性与自主性。因此,对于避孕药发明与发现过程的叙述不仅具有科学史意义,而且具有文化史与思想史的价值。该书的价值不在于对知识的介绍,而是把人们的阅读引向对避孕药引发的的文化、道德、哲学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从干预生殖到干预生命的伦理学问题。但是他也以自己医学出身的背景指出,该书在药物学方面的翻译有很多错误和不准确之处。《生命之家》一书围绕蕾切尔·卡逊的写作生活来铺陈,通过解构作品、回顾写作过程带领读者闯入传主的心灵世界。该书还将卡逊作品的的精彩片段作为自述嵌入传记中,让读者有机会直接与原作品对话,潜入原初文本,品尝作者的意识与孤独。整本书读后,让人有清澈洞明之感。王一方话音未落,就有人站起来指出该书翻译和编校质量存在重大问题:该书封面折页就将卡逊的卒年1962年误写为1952年,等等。

从上海专程赶来参加这次评选的江晓原教授则对《夜空》、《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方舟在线》等书做了特别推介。江晓原认为,《方舟在线》本意并不在科普,但其对伪科学、伪科普、伪学术的批判却是对科学精神的最好发扬。特别是作为一名生化博士,方舟子对神创论、进化怪论的批判显得特别有力。对于有人对方舟子“恃勇好斗”、“充当科学警察”的批评,江晓原答辩说,在当前严肃的学术批评至为缺乏的今天,方舟子揭竿而起从事学术打假,在客观上有什么不好呢?

此外,李元、郭正谊、胡亚东、朱正琳、于奇等评委分别介绍了自己所欣赏的《暗淡蓝点》、《阿西莫夫少年宇宙丛书》、《物理世界奇遇记》(最新版)、《生命的曲线》、《雁语者》、《影响人类的100个科学瞬间》等书。《科学时报·读书周刊》主编杨虚杰女士则从媒体的角度介绍说,入选书目相当一部分他们都做过评介,《追随智慧》、《方舟在线》等还在报纸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业务部苏林先生则特别强调获奖图书趣味性要强,装帧、版式应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冲动。尤为重要的是,评委的发言还包含了犀利的指摘和深刻的批评,而这种批评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决定评选的走向。例如田松在发言中指出某本翻译作品署名只包括了该书的主要作者,而对合作作者完全忽略未提,是完全违反国家关于著作权的某些规定的,表明该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极不规范。这些批评对最后的结果影响甚巨。

12月2日下午2时,“《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终评暨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此时,评选结果如何,究竟选怎样的作品成为本届评选的“十大”,评委欲通过某本书传达其对科普书怎样的理念和审美要求,全部要看评委的一支笔,或者说评委心中的一把尺子。是评选,总要考虑某种平衡观——引进与原创的平衡,思想性科普和知识性科普的平衡,通俗性与学术性的平衡——这种平衡也全部交给了18位评委。现场投票的方式多多少少带给与会者一种充满悬念和刺激的感觉。

在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出版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的注目和监督下,开始了投票程序。

第一轮投票结束。由北京晚报记者孙小宁、中国图书商报记者吴燕出任计票人。经过不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卡文迪什实验室》、《方舟在线》、《千秋功罪话水坝》等高票当选。不过,竞争依然可以称得上激烈,《影响人类的100个科学瞬间》、《探索地外文明》、《阿西莫夫少年宇宙丛书》仅以一票之差落选,《生物技术世纪》、《生命的曲线》等五本书得票数并列为8票,还需要淘汰其中的一本书。经过多少有些残酷的第二轮投票,《生命的曲线》被刷了下来。

由此,2000年的“十大科普好书”全部产生,它们是:《暗淡蓝点》、《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避孕药片:一个改变世界的药物传奇》、《从北极到夏威夷》、《方舟在线》、《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科学革命的圣地》、《千秋功罪话水坝》、《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物理世界奇遇记》(最新版)。有意思的是,两个小时前,当大家谈起最后可能的投票时,都觉得结果难以逆料。最后结果出来后,人们又都说结果并无意外。入选的十本书完全经得起各个角度的推敲,而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暗淡蓝点》、《物理世界奇遇记》(最新版)是世界优秀科普作家的经典作品;《避孕药片》、《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生物技术世纪》在图书内容、写作和编撰手法等方面颇具创新特质;《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采用漫画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千秋功罪话水坝》被认为是入选作品中语言最好、最具可读性的作品,在“院士科普书系”中,该书也是销售最好的品种之一;《方舟在线》、《卡文迪什实验室》、《从北极到夏威夷》等原创作品表现出超越知识科普、灌注人文思想的特色,体现了近年来国内科普创作值得鼓励的新方向。今年最主要的几套科普丛书——“院士科普书系”、“哲人石丛书”、“新视角书系”、“世界科普名著精选”等——基本都有图书入选。十本书覆盖了九个出版社,科技类出版社、教育类出版社、大学类出版社、社科类出版社共同分享十个席位,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科普出版的格局。正像文汇报记者周毅在关于这次评奖的报道中的评论,如果加上另外20本推荐图书,30本获奖图书“确实构成了一个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充满新鲜事实和新锐观念、又有人文关怀的‘科学世界’”。

由于这次评选活动时间较仓促,又是第一次举行,也存在突出的问题。专家在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束后,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足。科普作家卞毓麟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指出,这次评选科学文化的特点体现得较充足,而对面向青少年的作品关心得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好书未能入选,如中国少儿社“看不见的世界”丛书中《量子幽灵》一书等,而这也是科普原本应有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在11月18日的会议上,也曾特别提出,评选应该分类进行,否则各类图书,如科学人文图书与知识科普图书、成人科普与少儿科普,放在一起并不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评委之一、新闻出版署图书司科文处李建臣副处长认为,民间图书奖是政府奖项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实现对科普创作和出版的多元激励,他希望今后这一奖项能够将评奖程序和规则制定得更加规范、稳定,并作更为充分的准备,同时向社会各界公布,以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活动结束时,科普界的元老、白发苍苍的李元先生嘱咐笔者,作为组织方,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明年的评奖。他也将随时关注新的优秀科普图书的问世。是的,我们期待着下一届的评奖能够没有遗憾;同时,我们也将与读者一起期待更多、更优秀科普书的涌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